首页>>班级动态

严慈相济育英才 互动课堂展活力

在三中的教育沃土上,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严谨的态度为尺,以慈爱的关怀为笔,在三尺讲台上勾勒出教育的美好图景,她就是高一 1 班的化学教师袁友英,凭借独特的课堂管理艺术与深度互动教学,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熠熠生辉的引路人。

踏入袁友英老师的化学课堂,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奇妙的和谐氛围。这里既有秩序井然的庄重,又有思维碰撞的热烈。她深知,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高效学习的基石。为此,她与学生共同制定了清晰明确的课堂规则,从发言的礼仪到小组合作的规范,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雕琢。当学生的注意力不经意间游离,她不会疾言厉色,而是用幽默风趣的话语轻轻点醒:“看来这个知识点让大家‘脑洞大开’,但咱们先把思路拉回‘主干道’。” 一句句充满智慧的调侃,不仅化解了尴尬,更如春风化雨般,让课堂迅速重回正轨。

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上,袁老师大胆创新,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巧妙地运用 “异质分组” 策略,依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特点进行互补搭配,并推行 “组长轮值制” 和 “任务清单制”。在这样的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 —— 或是严谨细致的记录员,或是思维敏捷的汇报员。在一次次的团队协作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更培养出难能可贵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

课堂的互动答疑环节,堪称袁老师课堂的 “高光时刻”。在这里,她鼓励学生勇敢提问,打破对犯错的恐惧。面对学生抛出的问题,她从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化身智慧的 “引导者”,采用 “阶梯式追问法” 循循善诱。在讲解 “有机化合物” 这一复杂知识点时,学生们常常感到困惑。袁老师没有急于灌输,而是引导学生梳理有机化合物常见题型: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推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她反复强调,只有精准辨别题型,才能找准解题方向。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她精心挑选历年考试真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归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亲手触摸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深刻掌握题型特点,原本晦涩的知识点也变得鲜活起来。

课后,袁老师的关怀并未止步。她设立 “问题收集本”,细心收集学生的每一个困惑,每周都会利用课后时间开设 “15 分钟小课堂”。在这里,她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通过 “错题重做 + 变式训练” 的方式进行集中讲解,真正做到了有问必答、有惑必解。

袁友英老师用严谨与智慧编织课堂,用爱心与耐心浇灌成长。她的课堂,既是知识的海洋,也是成长的沃土。在这片天地里,学生们尽情遨游、茁壮成长。她的教育实践,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赞誉,更为教育教学工作树立了优秀的典范,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育人之路上砥砺前行。

(撰稿 :韩承运   摄影:褚冬婷  编辑:张迪 张乐 审阅:姜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