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三中2023级15班:人走桌净,从规矩走向自律 |
放学铃声响起,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但在喧闹中,同学们并没有直接离开教室,而是整理课桌,将桌面清空,做到了人走桌净。这看似微小的举动,实则折射出一个人对规则的态度。人走桌净不仅是对校园规范的遵守,更是一种自律精神的体现。 在古希腊,柏拉图要求学生每天整理学习场所,这不仅是保持环境整洁,更是培养秩序感的重要方式。中国古代书院也有"洒扫庭除"的传统,强调从日常小事中修身养性。今天,当我们离开教室前整理课桌,就是在延续这种自我约束的精神传承。课桌虽小,却是我们培养责任感的第一个舞台。 这些细节告诉我们,遵守规则不是被迫的行为,而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当我们主动整理课桌时,就是在培养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在养成自律的习惯。 歌德曾说:“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受到他是约束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约束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所以,当我们遵守校规校纪的同时,也在为我们未来可以做到有条不紊的自由做铺垫。 整理课桌这个简单的动作,承载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遵守校规的表现,更是培养自律精神的起点。在离开教室前,花一分钟整理自己的课桌,这既是对规则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要求。当我们养成这样的习惯,就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因为真正的自由,源于对规则的自觉遵守;真正的成长,始于对自我的严格要求。 (撰稿:小记者 陈志碧玉 摄影:邢雪晴 编辑:刁林云 张乐 审阅:姜明)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