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赞美 发布时间:2021-12-29 07:58:33 |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本质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每个人都有被认同、被赞扬、被夸奖的心理需求,一旦得到重视、赏识与认可,许多潜在的能量就会被激发,幸福的感觉也会油然而生。人人都喜欢被赞美,所以与人交往中,学会如何赞美别人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相信大家也能意识到,夸奖也是有不同水平的,舒服的褒奖能缓解矛盾、化解负面情绪、让人如沐春风,就像《红楼梦》里,黛玉初进贾府,凤姐夸黛玉说:“天下真有这等标致的人物,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像是个嫡亲的孙女”。信手拈来的一句话,就直接赞美了包括黛玉、贾母、以及元迎探惜四个亲孙女在内的六个人,也间接夸奖了养育、培养这五个姐妹的王夫人等人,所以总说凤姐是人中精怪。而笨拙的夸赞、过度的称颂则像油腻的鸡汤,给人虚情假意的感觉,稍有不慎就变成了嘲讽,反而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就像你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张非常满意的照片,而底下有人评论道:“你好上相啊”或者“化妆水平真高”,可能你就并不会觉得开心。 所以说,真正的赞美并不是正面词汇的堆砌,而且现代很多人习惯了使用表情包来表达赞美,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下降,想要当面夸人的时候,除了“棒棒棒”和“666”,好像也想不出其他的词汇。可见,大多数人不太会表达赞美,更不会正确地表达赞美。那么,如何恰当地赞美别人,让对方真正感到愉悦与开心呢, 三个关键词是真诚化、中肯化、具体化。 1.真诚化 首先,赞美并不是拍马屁,我们的赞美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也就是说,不要为了夸奖而夸奖,要真的欣赏对方的某一个点,才能去夸奖和赞美。当你并没有真正欣赏对方时,只能发表生硬、空泛的赞许,让人觉得油腔滑调、虚伪做作。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明明是真诚地想要夸奖一个人,说出口时也总是让人觉得好像哪里不太对,这时候就可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是避免过度夸张,真诚的核心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俗话说:物极必反,过度的夸张会使得真诚度大打折扣。 第二是避免说大话、空话,恰当的赞美归根结底是基于对对方的了解,千人千面地表达,总是使用“好棒哦”、“好美哦”、“好厉害哦”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溢美之词,也会给人不真诚的感觉。 第三是避免赞美完马上提出要求,你的夸奖可能是真诚的,但赞美后马上有所求的话,会直接让人产生被利用的不适感,就像男生鼓起勇气跟喜欢的女生说:“你真漂亮,可以一起去看电影吗?” 绕过过度夸张、说大话、马上提出要求这三个雷点,可以避免让我们的赞美显得不真诚。 2.中肯化 说完了真诚化,我们来看看第二点中肯化,切中要点才能让夸奖事半功倍,夸进别人心里。怎样才能夸到点上呢,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 第一,是夸奖对方在意的内容。当一个人对某件事十分在意的时候,必定希望得到认同与赞赏。 第二,夸奖别人真正自我认可的地方。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基础的判断,夸奖他真正认可的地方才不会显得有溜须拍马的嫌疑。赞扬别人的得意之处,虽说不一定出彩,但一定不会出错。 第三,是要去挖掘一下别人期待被夸奖的地方,比如鲜为人知的优点。一般情况下,我们观察到的对方值得称道的地方,都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眼就能看到的,我们能观察到,别人也能,所以对方可能已经听过无数遍相似的赞美,所以与其重复别人习以为常的赞扬,不如另辟蹊径,发现对方不那么明显的优点。举个例子,如果你去拜访一位知名画家,如果称赞他:“您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师法造化”,对方可能只会微笑致意,内心毫无波动,而如果你观察到他日常会下厨做饭,那么从手艺味道入手去夸赞,可能就会让他印象深刻。 我们来小结一下,让赞美更中肯的方法有三个,分别是夸奖别人在意的内容,真正认可的地方,以及鲜为人知的优点。 3.具体化 除了真诚化、中肯化,第三个正确赞美的关键词就是具体化。具体的、充满细节的赞叹,总是比空泛的赞许更加有力。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霍桑效应”,指的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的时候,会优化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所以,细节化、具体化的赞美可以让别人觉得你是在关注他、是重视他的,让人更加心旷神怡。 一个非常实用的小技巧,叫做FFC法则,feeling,fact,compare,也就是感受+事实+对比,我们可以尝试从叙述直观感受、描述细节原因、进行案例对比这三个步骤,来优化我们的赞美表达。 总结: 首先,赞美需要真诚,避免过度夸张、说大话、马上提出要求,其次需要中肯,夸奖在意的内容,真正认可的地方,以及鲜为人知的优点;第三要具体化,可以运用FFC法则,让你的夸奖更招人喜欢。学会这三点,我们再去表达欣赏之情时,就会夸到别人心里了。 我们要习惯于在生活中多去寻找值得称赞的点,并且恰当表达出来,这样的人,往往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可爱的人。形成赞扬别人的习惯后,你会发现,不仅人际关系会更加融洽,你的心态也会更加积极向上,生活也能更快乐。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