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色板块>>教师专栏

开设葫芦丝演奏模块心得体会——周成岭

发布时间:2019-01-04 15:51:33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我针对2017级学生开设了葫芦丝教学模块,葫芦丝作为我国的民族乐器,把它引进音乐课堂教学,对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在众多的乐器中,我选择了教葫芦丝这个民族乐器,主要的因素是它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同时,葫芦丝的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演奏的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特别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葫芦丝上面的“韵”字很有韵味。与其他中国民族乐器一样,葫芦丝也有着其独特的音色,葫芦丝音色为柔、飘、甜、润、细腻、饱满……不失质朴。

虽说葫芦丝简单易学,也只是相比较其他乐器而言,其实学习葫芦丝并不如想象的容易,对于大部分学生,不认识乐谱,不懂得节奏、节拍、力度等音乐要素,直接导致我的教学难度加大,它要求我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教学。在教学中有收获也有不足,下面我对葫芦丝课的教学活动做一下总结: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我一般利用课前时间播放葫芦丝经典曲目,让学生感受到葫芦丝的音乐美,激发学生对葫芦丝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求学的欲望,就会认真学练并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
二、循序渐进,扎实基础。
学习葫芦丝的吹奏,首先要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如气息的运用、指法等。但又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加深提高。气是所有管乐的内动力,学生最终演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气,而练气是学生学习中最难的。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呼吸,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最低要求的自然呼吸,而葫芦丝吹奏的呼吸会运用到肺活量练习,每节课开始,先引导学生进行气息训练,训练肺活量。然后让学生做做手指操,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使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得到充分发挥。学习乐器基础是关键,只有做好了基础训练,才能演奏好音乐作品。在作品练习中,我也会在音乐要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渐快、由快渐慢等各种序列练习要求,让学生渐进有序地感受不同音乐的美感。
三、分层施教,帮带互促。
学生的音乐基础有高低,接受能力有强弱,音乐的乐感也有很大的差别,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对尖子生既让他们带领其他学生,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独给他们安排专门的训练,对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安排简单易学的曲目,认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让他们在激励的环境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一帮一”、“少带多”,互学互促。这样,既使学生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四 、重视引导,自主学习。
在学习葫芦丝的吹奏指法的教学环节中,我和别人教的有点儿不同,别人可能都是先教sol,我是先教do,我认为:do这个音对学生来说很好吹,sol这个音吹奏的时候气息不好掌握,所以,从do音往下吹奏do、xi、la、sol,气息是越吹越大,这种练习方法学生更容易掌握,葫芦丝的音色是靠气息和指法来控制的,练习好每个音的指法之后,让学生多练习练习曲。另外,识谱也是葫芦丝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带领学生从基本的音符学起,每首曲子都带领学生唱谱,在唱谱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等音乐要素,对曲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之后,然后学生自主练习,吹奏曲子。
五、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登台表演。每节课都会有两名学生上台表演,自己准备曲目,可以是课堂学习的曲子,也可是课外的曲目,要求熟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表演活动,我也本着学生自愿原则成立了葫芦丝乐队,每周进行专门训练,排练难度大的作品,并参加了学校校庆和校园艺术节演出,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锻炼胆量,提高能力。
总之,课程开设已有一年的时间,学生有了很大的收获,他们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能够演奏的曲目有:《美丽的神话》、《天空之城》、《友谊地久天长》、《婚誓》、《瑶族舞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等,有的学生说:“学习葫芦丝丰富了我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不是整天沉入于学术中,让我能够在闲暇之时,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其中的乐趣。在以后的日子里,在我心不静时,葫芦丝是一个非常好的同伴,陪伴着我,并充实我的生活。”听到学生的这番话,对于我而言是最大的慰藉,我希望通过葫芦丝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加深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使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