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东豪:我们如何做正能量的父母? |
怎么做正能量的父母呢?夏老师首先提出的就是,"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例如父母自己要有正能量,才能给孩子正能量,才能让孩子成为正能量。否则,自己没有的东西,如何教给孩子? 教育孩子的首要条件是"摆正心态",父母对孩子心态是永远摆第一位的。心态正了,你说的话,你做的事情都是正的。心态不正的话,那你技巧再高,那孩子也是会阻抗的。 什么是心态正呢?就是父母要帮助孩子成为孩子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帮助孩子成为你想要他成为的人,不是学了很高超的技巧,目的还是想要孩子成为他想要他成为的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但很多父母没做到。 父母要赞赏孩子,才不会让孩子自卑、没有安全感,缺乏爱,才能让孩子有自信、能发挥潜能、培养优秀的性格。 父母有四类,一是代替孩子成长,二是妨碍孩子成长,三是控制孩子成长,四是帮助孩子成长。父母要成为第四种父母,才能帮助孩子,否则都是在害孩子而不自知。 理解孩子的叛逆期,父母必须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心理学,就是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从小依附父母生存,是无法有自己的主控,长大到青少年的时候,为了发展自我人格,开始不听父母的,因为如果听了,我就没有存在,就算父母说的是对的。所以父母知道,孩子发展自我人格是好事,多份理解叛逆期的孩子,多用爱和耐心去沟通。 跟孩子沟通的第一个技巧就是聆听。聆听的心法,首先是放下偏见,否则是听不进孩子在说什么的。其次就是好奇心。就像心理咨询师一样,不会去批判来访者的行为,首先想了解的是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所以父母要好奇的想要知道原因,而不是生气。 跟孩子沟通的第二个技巧就是提问。就是问孩子"怎么啦?"、"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做?"等用好奇的方式问,而不是责骂的语气。沟通的时候多些鼓励,也不要心急,才能解除孩子的抗拒。 跟孩子沟通的第三个情感反应和内容反应。内容反应就是把对方说的话说一遍重述一遍,确保你听进去的意思是对方所想表达的意思。而情感反应是,把你感受到对方的情绪,把他说出来,例如:"所以你很生气,对吗?"、"我想你一定很难过"等,当你用这两种技巧把对方的意思和情绪给说出来,对方就会大大的觉得别理解、被接纳。 沟通的时候,不要孩子再说的时候,父母心里一直在想别的事情,迫不及待想说,等孩子一说完,父母就立马讲回去,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根本没在听。 父母要教孩子正确的看待情绪。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通常会用安慰或指责的方式,让孩子从情绪中回复正常。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讨厌有情绪,也讨厌其他有情绪的人。这样会使他终其一生,受情绪的影响,被情绪破坏自己的人生。 如何正确的看待情绪呢?孩子有情绪了,首先不是要消灭孩子的情绪,而是允许他有情绪,让他适时地发一下情绪,然后该怎样做还是怎样做。让他觉得有情绪很正常,有情绪没什么大不了,这样以后他就能不较受情绪影响,而这前提是父母自己要正确看待情绪。 孩子遇到挫折,父母别说"没事"、"没关系",虽然父母是好意,但相反地,这样只会让孩子感觉父母的不在乎。所以父母要先发挥同理心,例如:"我想你一定很难过",同理完后再做安慰,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很被关心。 父母如何让孩子学会尊重? 如果你希望孩子会学尊重、听你的话,你不是要"以身作则"的表现成一个懂得尊重人的父母让孩子看,最重要的是,你要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并听你的话。例如进孩子房门会敲门、未经孩子同意不随便处置孩子东西或偷看孩子东西、也会对孩子说请、谢谢、对不起等,只有当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父母。 以上所说种种,父母要花时间改变,不要期望自己一下就改变,孩子一下就改变,改变是要过程的,父母一定要坚持到底,不管孩子变化快慢,父母改变是因为要改变自己,而不是因为为了改变孩子。 父母要帮助孩子成为自己,无论孩子是做成怎样的自己,都爱孩子。父母用这个心态去沟通,去对待孩子,去爱孩子,就对了。 问答环节 问题一:对于抑郁症的16岁孩子,要怎么沟通? 首先你要去不要认为他是不对的,不要认为说你这个很抑郁,你有病。你要去理解他,他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抑郁。其实很多时候,因为你这样讲我实在无法,怎么讲,针对问题来回答,因为这要深入挖掘的。但是你要去了解一件事情,很多抑郁症的孩子,大部分是因为他无法活出自己,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这个原因也是之所以父母缺乏自由,缺乏,就是说太多的控制,或者太少的激励跟鼓励,相信他是最棒。所以最主要是鼓励孩子,然后鼓励他活出自己。 问题二:高二女儿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 我相信这是很多父母的问题,不是只有他一个问题。很多孩子都沉迷于游戏,但是很多父母第一个就问说,大部分就是你不准,你不应该,你怎么样。就是你去控制他,他就会去反抗,你要相信一件事情,孩子的内心渴望也是渴望成功跟幸福的。像我经常做此类咨询的时候,我都会跟孩子说,"孩子,你想要成功吗,你想要幸福吗?",注意我这边有个技巧是提问,因为我问的这个技巧,他大部分都会说"是的",因为当他说"是"的时候,那就变成说这是他的需求,不是我的需求,是你要成功的,是你要幸福,你要快乐的。然后我相信你也不想这样子,那你好好想想,你今天这样做会给你带来成功吗?你自己好好去想想,你可以让他比较一下,你想想看,现在很多其他孩子,此时此刻正在努力的用功,而你现在正在玩儿游戏,你会成功吗?你出社会会被比较下去吗?重点是当你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结尾很重要,结尾说你知道了吧,所以你好好去用功,这又是命令了嘛。所以沟通有个很神奇的一句话,就是你想怎么样,你要自己决定,一旦决定了,你就要承担一切的后果。如果你有问题,你可以告诉父母,我们可以帮你。但是决定权在你手上。 所以你要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这样才可以。当然这种东西是一贯的教法,不是说今天在这个问题上你交给孩子,然后其他的问题你又去控制他,那这样的话,其实你还是一个没有改变的父母。你只是利用这个技巧在这个问题上想引发他说法,但你实际上是不会让他决定的。那这样子还是没有用。 问题三:孩子两岁半,然后说话说得少,会的词少,怎么办?需要加强吗? 这个呢,我不能去断定,因为有些孩子他的成长速度是比较慢的,OK。每个人个性不一样,你不能说他成长得慢他以后就没有成就,以后就不会恢复正常,只是有些人比较慢的,重点是孩子,你不要焦点在快跟慢,你要焦点在如何勾起孩子的兴趣,学词语的兴趣。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你能勾起他学词语的兴趣,他很开心学,但是还是慢,这是OK的。重点是他努力的学,他的情绪是开心的,而不是闷的,或者是自责的。那这样子就是对的。速度不重要,速度真的不重要,因为这是每个人快慢是不一样的。 我再讲大一点好了,这个话题延伸一下,就是当孩子大了,小学时候开始做功课的时候,很多孩子就不喜欢学校的功课,我就是认为一个老师,就是只要孩子不喜欢学功课,但是这个老师去跟他聊天的时候,总有办法让孩子对功课产生兴趣。所以这是个技巧,他就会把自己弄得好玩儿。当然对这个孩子有要求,如果这个孩子父母很沉闷,很严肃的话,那孩子有时候抗拒的是父母,不是功课本身。我再讲一遍,很多时候孩子抗拒的是父母,不是功课本身。 那有些父母说,那我怎么样让孩子变得,首先,你自己要变得好玩儿,如果你自己一个死样子,那孩子怎么有兴趣?那说我怎么样变得好玩儿,这个东西那你就要去学了。打个比方说,我就曾经帮朋友的孩子辅导过,他朋友就说,孩子说你管他做完,你做完就可以去玩儿了。他就是用这种方式,他也觉得没什么不对,你看我多好,我叫他赶快做完,做完就可以去玩儿,不是很好吗?但是他没有提起孩子对做功课的兴趣,重点不是后面,不是后面的赶快去玩儿,玩儿谁都喜欢玩儿,重点是有没有喜欢,现在孩子对功课产生兴趣,重点是现在对功课。而父母只想到是你赶快做完,后面就想到玩。这个逻辑是不对的,那我就去说,我说来做,他就去做数学题,很小,我也不知道几岁,一二年级。然后我就说做这个题,好棒啊,来,我说你再做第二个题试试看,你看,然后我的表情就表现得很兴奋,我的兴奋可以感染他的兴奋,他在做,我说好棒,然后我就拿手表说,这次你做了17秒,我们来做下一题看你可不可以更快一点?然后他就做了,我说太棒了,你现在只有15秒,哇,你越来越厉害。我们再来做下一题好不好,我看你有没有更快?然后他就说好,我再做下一题。做完一小题,我还都没开口了,他就说,来,我们继续,还有下一个,我相信我会更快的。因为我自己好玩儿,然后我把他变得好玩儿。他才会变得好玩儿。这种也是一种另外的以身作则。 问题四:父母提问到说,我说允许孩子有情绪,但是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他会敲小桌子,会破坏东西,那我就该允许他吗? 不是的,允许情绪是允许情绪本身,但不是允许他有错误的行为。也就是说今天他破坏了,你就把他推开,抓住,不让他破坏,他有情绪,你让他一直有情绪。又比方说今天他抢别人的玩具了,他有情绪。你就不让他抢,把玩具抢回来。那你用行动制止他,他有情绪你就让他情绪,就让他有情绪,但是就是不让你抢。对错你要坚持,就不让他有错的行为,你不让他有错的行为,他因为这样而有情绪,你就让他有情绪,这种叫做允许他有情绪,不是说允许他有情绪,做一些有情绪的行为。 问题五:有一个人他可能是咨询师,他问:经常父母带孩子来咨询的时候,是不是要诚实的去说父母,因为大部分都是父母的问题。可是又怕太诚实的说的话,父母会不高兴,甚至带走孩子,怎么办?结束咨询怎么办? 这个很简单,这就是像我刚才说的,提问技巧。什么提问技巧,我会说你想不想改变孩子,想。OK,你想一时的改变还是永久的改变?父母一定会说永久的改变。我经常用这种技巧,那我就说好,如果要一时的改变的话,那我来帮助孩子,你们不用改变。那如果今天你想要孩子永久的改变的话,那你们一定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所以你们想要孩子永久的改变吗?他说想,当他自己说想,那说你愿意改变吗?他说愿意。那接下来我说的话就好说了,因为他自己说的。所以提问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因为你透过你有目的性的提问,是可以引导他你要去的方向甚至目的。 问题六:孩子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的,软硬兼施都没有效果怎么办? 这边我要再提到一点,就是你对待孩子的时候,有的时候你可以讲一些大人的话,不要认为孩子听不懂,其实孩子是懂得。我有个技巧就是:你不要认为他小,哪怕他是小学,初中跟高中都够大了,就不要认为他小,就不提社会的事情。有的时候你要把社会的事情提出来。 比方我会说你现在任务有拖拉的话,你以后出社会,你一定会拖拉,你拖拉的话事情就会做不好,然后会被老板骂,你也不要升官加薪。但是如果你现在养成快速做完的技巧的话,一,你会很珍惜时间,以后你入了社会,你也能很快把事情做好,那你在公司上你做的事情就多了,那因为你做得多,你做得好的话,那老板就会很欣赏你,你会更快的升官加薪。这种话都可以跟孩子说,孩子不是听不懂,孩子听得懂。 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我一直要讲。你平常是什么样的,就是如果你平常都是像我这样子教育孩子的话,他就很容易听,可是今天我跟你讲,你突然跑出这句话,他会觉得你有病啊,他就觉得这不是你。甚至还不相信你。所以你要改变的时候,有时候你学了新的方法,是你这个人真的变了,我再讲一遍,是你这个人真的变了,而不是你有目的性的,只是为了眼前的这一次叫他把功课做好而用的技巧。 问题七:他女儿脾气不好,就希望外面的人都让着她,不让着她就生气。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就我刚刚说的,就允许她有情绪,你就是不让,她有情绪,我就让她有情绪,我就让你有情绪。然后这时候又可以用到我刚才说的,你就让她有情绪的时候,就跟她说你可以有情绪,但是该做的要做。你要知道今天你到外面没有人会让你的,没有人会让你的。今天父母可以让你,如果今天你一定要别人让你的话,那我跟你保证,以后你出了社会(经常把出社会联在一起)。以后你出社会的时候,我跟你保证,你会很受挫的,而且我跟你保证,你可以凶一点,但是不是那种骂她,而是强调的语气。我跟你保证在外面,没有人会让你,你怎么办?所以现在你要知道一件事情,你要靠自己。 然后这个时候你的态度就很正,就是一种正气。然后她有情绪就让她有情绪好了,如果你一直用这样的态度的话,当他知道他的情绪对你没效果,当他理解他的情绪对他出社会是不利的时候,他会慢慢改的。 问题八:有人说他两岁的宝宝反应很慢,去看医生,医生也说他是言语迟缓,怎么办? 那这个我只能说首先你要接纳你孩子,就是接纳你孩子是有这样的问题的,就是全然的接纳他。然后用你最大的耐心跟爱,去培养他。没办法,这是事实,我还认识很多父母的孩子,也有脑瘫,那怎么办?那更受不了,但是因为他们很有爱心,所以这些孩子也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水平,但是这个水平可能还是比不上人家。但是还是得去爱他。 问题九:有一个父母说,他有个三岁的孩子经常哭闹怎么办? 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凡是五岁以下,四岁以下,就是越小尤其是三岁以下,孩子有很多情绪,哭闹不行,80%,应该说90%都跟父母的情绪有关。也就是说父母如果本身是有情绪的,就会造成孩子的有情绪,非常有情绪,或者情绪波动,或者是暴躁。都是感应于父母。那有些父母说我没有表现,不,这跟你们表现有关,一种是有表现的,比方夫妻吵架,然后经常有情绪,或者把情绪挂在脸上的,那这种情绪就会传给孩子。 另外一种他是压着,他不说,比方说他白天跟爱人吵架,但是不说,压着,愤怒都压在心里。可能有些妈妈跟婆婆吵架,愤怒压在心里,对婆婆有,对老公很讨厌。她里面可能有生气的情绪,可能有委屈的情绪,她压制,你不要以为没事儿,因为孩子跟父母是,跟母亲尤其是心连心的,因为他曾经跟母亲怀孕的时候在子宫里是合二为一的,所以有心灵感应一点都不夸张。他可以感受到,会传达这个情绪,会传达到孩子身上。所以三岁以下孩子,有情绪的孩子,不用看孩子,就直接看父母,父母内在的情绪要想办法消除。消除了孩子就恢复正常了。父母不消除,再怎么去治孩子是没有用的。 问题十:有个父母说他的17岁的高中孩子很优秀,但是内心很自卑,比不上别人就很难过。那怎么要正确的开导孩子? 首先如果你想正确的开导孩子,首先你要有正确的三观。 什么意思?就说你不是为了开导孩子,开导他"加油、孩子加油,不要跟人家比什么",不是的。让你内心真的想,怎么真的想,就是你内心真的想说"功课好有什么了不起,功课好没有用,品德是最重要的。功课好不见得会成功,要成功不需要功课好。"就是你自己要很明确有这样的理念,就是你自己是真心相信这样的理念。然后你才去开导孩子,才会有效果。 但如果你真心认为还是觉得说功课很重要,这样才能成功。然后你再跟他讲不要比外在的东西,然后你自己也会比,比人家前面所说的东西,那你说的话孩子怎么会去相信呢?所以我经常说一句话,要改变孩子,不要说改变孩子,一个人想改变别人,自己首先要改变。对吧?就像你想劝一个人戒烟,那你自己要戒酒啊。所以你要改变孩子去逃脱他的行为,那首先看你自己是不是这样子看世界的。你要改变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才能改变孩子看世界的方式。 问题十一:有一个人说他儿子14岁,很叛逆,跟他讲道理讲不听怎么办? 这个我刚刚说了,当你跟他讲道理的时候,你的目的是什么?你以为是讲道理,但是你的目的是要他照你的话去做。这就是控制。但是你认为是道理,你没有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心理咨询师有一个叫做同理心,就是你要先去同理孩子,他为什么这样。你要先跟他在同一国(音),什么叫同一国,就是对他的事情没有责难,没有批判。再从他没有批判中去引发向上的一个观念,那样才有效果。 比方不读书,你不能认为说不读书是不对的,当你认为是不对的时候,你讲道理,有什么用。因为你认为他是不对的。他不读书你要先认为说,不读书,没问题,没什么不对,注意,你不能骗别人,你也不能骗自己。你能骗别人,骗不了自己。当你骗不了自己,你也骗不了孩子。当然我要你跟孩子说,功课不重要时候,你要真的认为功课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人品、努力、奋斗,甚至有人说功课不重要,没问题,你要当厨师,还是当理发师,OK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注意,当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你是要真心的那样认为,当你不这样真心认为的时候,你所说的话全部都是欺骗。虽然你认为是讲道理。那孩子怎么会跟一个欺骗的、满口谎言的父母去沟通呢? 问题十二:有个父母说他经常会去跟孩子分析一些自己受委屈的事情,如何保护自己,这样算不算负能量呢? 注意,你可以去分析自己怎么受委屈,以及如何保护自己,但重点是,当你在述说如何保护自己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有正能量,你是不是用改变的,如果你有正能量,你有改变的这种向上的,那你分享你的成功的故事是很好的。因为我经常赞同父母去分享自己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心态,或者如何成功的故事。但是我不赞同的是,受了委屈,这个分享可以,但是我也学会保护自己。但我保护自己的背后我还是委屈,我还是不舒服,我是不得已的,我是很受伤的。然后用一些很无奈的方法保护自己,而这种保护自己,在没有看到正能量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分享。好的分享是,你看我受委屈了,但是我后来怎么想,想了之后,我发现我放开了,然后我发现我应该怎么做我才不会。你看我现在讲的方式,你有没有在我身上感受到正能量?就是你讲话的方式是不是带给孩子正能量。那这种分享就是好的。 问题十三:有一个人说,他的孩子一个5岁,一个两岁,那老大会抢小的玩具,那跟他说他不听,不愿意,那小的也没办法用其他玩具转移,他硬是要玩儿这个,怎么办? 各位知不知道,其实在动物界他是意志力的比拼,就是如果两个动物,老虎、狼,他们在打架的时候,他有时候盯着对方眼睛盯久了,然后一个还没打就输了,就跑掉了,因为他意志力赢了。母狼叫那个小狼狗,有的时候也是用意志力,然后她就顺从了。 所以有时候对待小孩子时候,其实有的时候是一种意志力的比拼,你跟他拼意志力,拼一个小时,也要让他知道,他该做的事情是什么。OK。当然我说意志力,这种意志力不是负能量,不是恨、讨厌,而是一个正能量跟爱的能量,过去,然后加上你坚持的原则,这就叫做"爱的温柔,坚定的爱"。用正能量去跟他比拼,然后一次两次的话,这个能量就会盖过他,他就会顺服。 问题十四:有些人说,夏老师,孩子用自杀的方式威胁父母怎么办? 这个问题叫我怎么回答?OK,我说叫我怎么回答的意思是,我不是我知道怎么回答,但是我要先知道事情的原因。因为有的时候只知道这一点,并不知道对错是在哪一方,那有的时候是父母的错,那孩子强烈抵抗,用威胁方式去对抗父母。那父母为什么不改变呢?对不对?那你说父母是对的,那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比如说孩子不念书,你叫他念书,他不念,用自杀的方式来威胁,那孩子总是错的。但我就想说了,谁说不念书就是错的呢?好,当你认为他是错的时候,你又关闭了沟通的。 但是因为对于有自杀情绪的孩子,如果是真的有的话,那的确要谨慎处理,不能用我之前说的方法轻易的去处理,可能会有反效果。但是唯一要处理的是你必须有很大的爱,但是很大的爱之外,你要坚持是非。但我说的是非只是人格上的是非,而不是事情的是非。只要他不犯法,不吸毒,这些等等的话,其他东西都是可以好商量的。 如果今天你真的是一个什么都允许他,除了犯法事情之外不去碰的话,都允许他的话,你这样子才能慢慢打开沟通的桥梁。而不是一味的想要改变他成为你想要他成为的样子。 问题十五:有些父母说,有些孩子他一直哭,然后你怎么劝,他就不妥协,一定要看着他哭,哭个15分、20分钟才可以。除非他生气了,他才会停止。那怎么办? 各位,心理咨询师有一句话叫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当然所有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对孩子要理性,要关爱或者干吗,但是有的时候如果生气有效果的话,那我也不反对用生气的方法。因为他就是有效果。 那有效果,先把事情解决掉,那事后要想办法去理解孩子,跟孩子沟通。但当下永远选择最有效果的方法。 问题十六:有人提问说,一个三岁的孩子对妈妈跟对奶奶的态度很不一样,对妈妈态度很好,但对奶奶态度就很坏。甚至会打人,那怎么办? 这边我要再提出一个心法,就是说对待孩子方法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我不敢保证说哪一个一定有效,但是父母要有一个心态就是我试了一个方法没效,我就再试另外一个方法,如果没效,我就试另外一个方法,直到我找出有效的方法。比方你说的这个例子,我经常遇到的一些方法,别人会用的方法就是,比方打奶奶的或者打另外一个人的,然后他可能就会去打孩子。让孩子知道问他说,你说痛不痛,说痛,那你痛话怎么办?那你知不知道你这样打人也会痛?那你想不想不痛?他一定会说他想不痛,那你想不痛的话,那你也不要打人。透过这种示例的方式,就是做示范的方式,让他感同的方式,来改变孩子的一些行为。这也是其中一个方法,可以试试看。 有些人就去试另外一个方法,如果要把所有的方法讲完,我真的是讲不完的。我讲我一个自己的例子,比方说我跟我一个表妹的儿子在玩儿,他就是那种他玩儿起来很疯,打人很痛的那种。你跟他讲要小声一点,没有用,他就打。但是你骂他,他又不舒服,他会嫉恨,然后他下次打得更用力。那我是用什么方式,就是我跟他一起玩儿,我也很疯,假装疯,然后我就这样很开心的假装跟孩子很疯的时候,我无形中加大力量就打他,我打回去。但是我打的时候,不是展现的愤怒的打,不是说你打我好痛我要打回来,不是的。 我只是很开心的,耶,然后打回去,反正跟他玩儿,打得好用力,然后越打越痛,然后他说停停停,然后我说怎么?他说你不要打这么用力呀。我说噢,不能打那么用力呀?那我们小力一点好不好?他说好好,结果他自己主动小力了。那我也主动小力了。 问题十七:有些人会说孩子9岁,学习或者小提琴都很好,但是就是不认真怎么办? 这件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什么意思?就是他学小提琴是父母要学的呢,还是他自己想要学的?对吧?如果你是他想要学的,他不认真当然很正常,因为他不想学。但是有些父母会说,不,是他想要学的,但他想要学,那他也是不认真。那怎么办?那你要考虑清楚,你要知道一点,孩子有兴趣不代表这是他的专长。我再讲一遍,孩子有兴趣的事情不代表他是专长。就像大人,我也很有兴趣打高尔夫,我也很有兴趣弹吉他,我是有兴趣的,但这不是我的专长,但是我学不好我就会有挫败,我就不认真了。所以有些孩子他有兴趣,但是他不是专长,不是专长那你就不用逼他。 我记得一位篮球巨星演讲的时候,别人访问他说你怎么教育孩子的?他说我很简单,我就让孩子尝试所有的事情。我也不逼他。我希望他能找到他真正喜爱的人,热爱的。当他找到了,我不用逼他他自己都会做。他就会很认真。然后我以后就不用烦了。所以父母是要帮助孩子去找到他,那孩子如果找不到,三分钟热度,你也不要骂他三分钟热度,因为这是他不喜欢。但是很多父母就会开始批评,你看我孩子就是不认真,做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但你不知道的事情,只是他还没有找到他真正喜爱的事情。 问题十八:有些人问,孩子不跟父母说心里话,为什么?难道父母哪里做得不好吗?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答案,就是我经常问说父母们想要部分想跟孩子们做朋友,很多父母说想,我想跟孩子做朋友。但事实上我看到的是他们不愿意跟孩子做朋友,他们站在教育的立场上,道德的制高点上,对的制高点上去对待孩子。那孩子怎么会跟你说心理话呢?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今天孩子外面,学校规定裙子穿长一点,她穿短一点,或者是很多学生,大学生开始学抽烟了,他会跟父母讲吗?不会。为什么?因为父母不是朋友,他会跟朋友讲,为什么?因为朋友不会责怪他们,不会拿对错来责怪,或者是教导。因为有些父母说我不会责怪,但是你教导他们,还是要告诉他们要照你的话去做。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没办法跟你说心里话。因为这就不是朋友的角色。 朋友的角色就是先理解他想做什么事情,允许他做什么事情,然后再循循善诱的去开导,他才更多愿意的去说出心里话。所以批评指责是不对的,你态度好,但是你用太好的态度去告诉他该怎么做,对他来讲,还是在否定他、指责他。 问题十九:有些父母说孩子在网上,在搜资料时候看到一些负面的消息,负面的信息,会受影响,会焦虑。但是我不能限制他不接触网络,那怎么办? 首先你要让孩子不焦虑,你自己要先不焦虑。也就是说你自己要看淡这件事情,也就是说你的情绪上不能说有焦虑,"噢,好焦虑,怎么孩子这样,"然后再去跟他讲说,安慰说,这些事情没事的。这是一种心念不合一,就是说你嘴巴上说没事,但是你心里上还是焦虑。你焦虑他看到负面的信息。 首先你要自己不焦虑,就说这个很正常,这种事情很正常,我告诉你孩子,这种事情很正常,再正常不过了,世界上就是有好,有坏,那我们重点是如何往好的地方看,坏的不去受影响。就是你自己要有一个正能量,很觉得这个没什么的能量,不焦虑的能量。以这种能量去看,孩子才会受你的影响。 问题二十:有人问说孩子四岁了,然后在母亲面前爱撒娇,不听话,但是在奶奶、爸爸面前听话。那怎么办呢? 首先问这个就有一个问题,就是父母只看到孩子的表象,就是不听话。但是没有看到他需要的是什么,他不听话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孩子不听话,或者做坏事,或者做错事,他其实是可能要吸取父母的注意力。那为什么要吸取父母的注意力,那这个原因就太多了,要针对原因去解决。有些是因为父母其中一方对孩子的关心不多,那另外一个原因就很可能是孩子很敏感,再长大一点,如果长大一点的孩子,会做这种事情吸取注意力,也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因为说实在话,回答问题实在是有限的在回答,因为当我真的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我是不这么快回答问题的。我一定会去深入挖掘到底发生了什么,然后清楚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才会对症下药的去教导父母怎么做。所以如果我都是这样子干,就说如果要帮助一个人,我都是这样深入挖掘去了解的话,那做父母的第一件事情是不是也是应该深入了解去挖掘并找到真正的问题是在哪里呢? 那当然这个父母不见得知道,所以这边最后来结束的时候,我想建议父母,如果你想有效的帮助你的孩子,那你就一定得学习,好吗?你学习你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那什么叫学习?我就拜托各位父母,请你至少看20本亲子教育的书籍。我再说一遍,我经常去讲课的时候,我问父母有没有看过亲子教育书籍,举手的很少。有些可能看,一问之下,也不过看了一本、两本、三本、五本,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你想成为一个很棒的父母之前,你要懂得很多的方法,了解很多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等等,你要学很多。 而最快的方法就是念书。读大量的亲子教育书籍。当你懂很多的时候,很多东西你就知道怎么做,而不是问老师,老师给一个答案,你会解决的,然后发生另外一个问题你又不知道了。你又去问老师,老师再给答案,你再解决。第三个问题出现,你又不知道了,为什么?因为你就是不知道嘛,你学习太少了。所以从现在起,凡是想教育好孩子的时候,没看20本以上亲子教育书籍的时候,都是知识不够的,能力不够的。所以赶紧加强。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